下面是山東利達小型旋挖鉆機廠家給大家帶來關于鉆孔灌注樁成樁質量事故的處理技術分析,以供參考。
旋挖鉆孔灌注樁成樁質量事故的處理技術具體內容有那些?
一、前言
目前,鉆孔灌注樁在國內基礎工程領域中已占據重要地位。鉆孔灌注樁成樁后常見的質量事故有樁身混凝土離析松散、裂縫、夾泥、斷樁和樁位出現偏差等。隨著鉆孔灌注樁基礎的廣泛采用,其檢測技術和質量事故的處理方法也在工程實踐的探索過程中不斷積累和完善。常用的樁基質量檢測方法有低應變反射波法、聲波透射法和鉆孔抽芯法等。
對檢測確認的質量事故,應根據質量事故的具體情況和客觀條件,及時采取妥善的補強處理或返工措施,把質量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處理技術
1、灌漿補強法
對于成樁后采用動測法或聲測法發現有缺陷的鉆孔灌注樁,一般再采用地質鉆機鉆2個孔以抽芯鑒別,孔深要求達到樁身缺陷部位底部再加深1m.對于采用鉆孔抽芯法觀測發現有缺陷的鉆孔灌注樁,一般也需鉆2個孔作比較和鑒別。
對于樁身局部性的混凝土缺陷,如局部粗細骨料膠結不緊密而形成的局部蜂窩和離散等,可采用灌漿補強法處理。抽芯檢測所鉆的2個孔,一個作為灌漿的進漿孔,另一個作為出漿孔。
灌漿宜分3次進行,第一次向進漿孔壓入水灰比0.7~0.8純水泥稀漿,待孔內原有積水全部從出漿孔口壓出來后,再用水灰比0.5~0.6的水泥做第二次灌漿,壓一陣停一陣(每陣相隔約15min,使漿液充分擴散。當出漿孔口排出和壓入的水泥漿稠度相同后,再進行第三次灌漿(使用水灰比為0.38~0.43的濃水泥漿),將灌漿壓力調至最大0.7MPa,穩壓悶漿至少20min,關閉灌漿閥,灌漿工作即結束。
2、樁中挖樁法
對于鉆孔取芯確認樁身混凝土存在嚴重夾泥、裂縫、松散和斷樁等缺陷的大直徑鉆孔灌注樁(直徑大于1.5m),如缺陷部位不是很深(深度在30m以內),可采取在樁身中心進行人工挖孔,然后再灌注相同混凝土的方法處理。
人工挖孔孔徑宜比原鉆孔灌注樁的樁徑減少300mm,以保證孔壁周圍至少有150mm原混凝土作為人工挖孔的“護壁”。同時挖孔孔徑不宜小于1m,以利孔內施工人員操作和確保安全。
人工挖孔應挖至原樁身缺陷底部,并適當加深,加深深度宜為孔徑1倍以上。
樁孔宜設置鋼筋籠,鋼筋籠可按構造要求配筋。樁芯混凝土強度等級宜與原鉆孔灌注樁的樁身混凝土相同,以確保樁身的完整性和新舊混凝土彈性模量一致。
灌注樁身混凝土前應認真清理孔壁和孔底的殘渣、積水。混凝土的灌注方法、坍落度和配合比應與人工挖孔樁的樁芯混凝土灌注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