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山東利達小型旋挖鉆機廠家給大家帶來關于鉆孔灌注樁工程質量控制,以供參考。
鉆孔灌注樁的工程質量控制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樁基礎是當地基淺層土質不良,淺基礎無法滿足結構物對地基強度、變形和穩定性方面的要求所采用的一種深基礎形式。它具有能避免或減少水下工程、簡化施工設備和技術要求、加快施工速度并改善勞動條件等特點,目前大多橋梁設計中普遍采用。在實際工作中,承包商關于樁基礎的施工工藝流程,對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的控制,關系到整個項目質量目標的實現。現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道314線小草湖至托克遜及相關公路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白楊河大橋的鉆孔灌注樁為例,談談鉆孔灌注樁工程質量控制。
1 工程概述
國道314線小草湖至托克遜段為一級公路,位于第三合同段K34 360的白楊河大橋,橋長156.54m,上部采用5-30m后張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下部為鉆孔灌注樁基礎。設計鉆孔灌注樁54根,橋墩樁長24.0m,樁徑1.2m,橋臺樁長18.0m,樁徑1.5m。白楊河為季節性河流,由托克遜郭勒水系和阿拉溝水系匯集而成,洪水主要是降雨、融雪形成,洪汛期挾帶大量泥沙,破壞力很大。據遙感工程地質分析,表層為松散礫石層,厚度較薄,下部以處于飽和狀態的粉土、粘土為主要組成部分。
2 工程計劃與材料控制
白楊河大橋是第三合同段的關鍵工程,它控制著第三合同段施工總工期,關系到314線小草湖至托克遜段主線的貫通,技術含量與施工難度相對較大。施工隊伍進場時間為九月份,正好是該地域的枯水季節,根據合同文件與業主要求,為確保明年上半年橋梁上部結構全部完成,下半年全線拉通,本年度白楊河大橋樁基施工任務必須全部完成。據托克遜地區氣候特點,該地區11月份氣溫降低幅度較大,最低溫度可達-22.5℃,為保證樁基混凝土施工避開低溫氣候,要求承包商采取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有限的時間。原材料的進場必須嚴格經過試驗檢測程序,杜絕不合格原材料進入施工現場。
3 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
3.1 鉆孔 根據白楊河大橋設計提供地質剖面,經試樁鉆孔時發現,實際地下水位已明顯高于設計所提供的地下水位,表層0.4m左右為松散礫石層;0.4~4.0m范圍為沖積淤泥層成凍狀;4.0m~16.0m左右為飽和砂層,承載力小、穩定性差,在施工過程中隨鉆孔的深入,振動而坍塌,試鉆無法繼續進行。承包商根據試鉆情況,經分析采取如下方案:將目前河流流水改道(因流量較小);河床上回填4.0m左右礫石土,經碾壓,將礫石土盡量往下擠,利用回填土層所產生的土壓力,穩定下層不良地質并降低地下水位;護筒長度由原設計4.0m增長至不小于8.0m,保證護筒內水位高于承壓水位不小于2.0m;控制鉆進速度并調整泥漿相對密度,直到泥漿能護住孔壁。經過實際施工考察,采用方法基本可行,從原則上解決了施工過程中的坍孔問題。鉆孔成孔后質量檢測控制:
3.1.1 孔深 先復查護筒頂固定位置的標高,按設計樁底標高反推鉆孔應達到的深度。孔深檢測時,以孔壁邊緣的深度為準,因鉆機鉆頭呈錐形,中部比邊緣相差50cm左右。按邊緣不同的位置測取3點,取平均值。其次,及時復核測繩上的深度標志,標志在施工過程中因經常檢測來回發生移動,檢測前后用標準鋼尺予以校核,保證實際孔深不小于設計值。
3.1.2 孔位 護筒埋設位置的準確是關鍵,實際操作時,要求在埋設護筒的同時,在護筒周圍將護筒分中埋設護樁。鉆孔成孔后,通過護樁檢測孔位,偏差允許值控制在平面位置小于5cm,傾斜度小于1%范圍內。
3.1.3 孔徑 在鉆孔之前,按樁徑要求制作驗孔器,驗孔器中間長度為孔徑的4~6倍,兩頭錐體長度分別為孔徑的0.5倍,通過觀察驗孔器在孔內的下沉順利程度,排除孔壁突出孤石或縮孔等現象。
3.2 鋼筋籠制作與吊裝質量控制 鋼筋在各種試驗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允許批量進場,制作的鋼筋籠鋼筋型號、根數、長度必須嚴格符合設計要求;鋼筋間距,鋼筋的綁扎與焊接質量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第10條進行檢查,檢查頻率符合《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071-98第6.12條。根據白楊河大橋樁長較長的特點,為避免鋼筋籠過長在吊裝時發生變形,鋼筋籠采取分二節制作,就地焊接的方法。為避免焊接接口位于樁彎矩最大處,經計算分節長度控制為:18.0m樁接頭位于7~9m處;24.0m樁接頭位于10~12m處,同時不允許接頭處于同一截面,相鄰鋼筋接頭中心間距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cm。上下兩節鋼筋籠主筋焊接時,位置對準,鋼筋軸心一致,焊接為雙面焊,焊長5d控制。鋼筋籠入孔后,按檢測孔位方法檢測鋼筋籠的居中,要求鋼筋籠的軸線與樁軸線一致。鋼筋籠吊裝質量必須達到:中心偏位小于5cm,頂面標高±10mm,并固定鋼筋籠,防止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上浮。 3.3 鉆孔灌注樁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鉆孔灌注樁最后一道關鍵性的工序,其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樁本身的質量,控制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嚴把“三關”。
3.3.1 灌注樁混凝土制備關 原材料必須經過嚴格的試驗檢測,特別是粗集料的粒徑不能大于40mm。在拌制過程中,按配合比要求,盤盤過稱計量,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0.55)坍落度(18-20cm),對坍落度達不到要求或拌和后出現離析的混凝土,必須重新拌制或作廢料處理,混凝土的輸送嚴防漏漿。
3.3.2 灌注混凝土導管檢查關 灌注混凝土導管口徑根據粗集料最大粒徑確定,導管口徑不小于最大粒徑的8倍。導管在使用前,必須嚴格經過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避免由于水密性差,在灌注過程中產生高壓氣囊或導管接頭質量差,在拉拔過程產生導管斷裂等現象。導管底排泄端離孔底的距離,采取導管先探底后回拔的方法,控制在高度25~40cm之間。
3.3.3 混凝土灌注過程檢查關 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首先應控制混凝土的初灌數量,為保證首批混凝土能滿足導管初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的需要,要求承包商經計算確定漏斗的最小容量外,用備用漏斗先準備一斗混凝土,讓兩斗混凝土同時灌入,確保首批混凝土數量。
混凝土的灌注是一個連續過程,不允許灌注過程中出現中途停灌現象,商必須有專職技術人員現場把關,經常檢測孔內混凝土面的高度,及時調整導管排泄端與混凝土面的相對位置,保證導管排泄端充分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中至少2.0m,且不超過6.0m,按灌注的混凝土數量和檢測高度雙重控制,保證灌注的混凝土頂面標高高出理論設計樁頂標高不小于80cm,并在灌注過程中及時拉拔護筒,確保混凝土灌注過程一氣呵成。
3.4 混凝土灌注事故處理 白楊河大橋樁基混凝土灌注過程中,4-3#樁在灌注到12.5m后出現孔壁小范圍塌孔,處理方案是:用直徑小于樁徑的護筒插入已灌注的混凝土面2.0m,將導管拔出,用吸泥機吸出混凝土面泥渣至新鮮混凝土面,并在兩邊插入兩根小塑料管至新鮮混凝土面下1.0m左右,上端露出護筒外,做以后接口斷面混凝土的補強用,重新架設導管,重新灌注。后經混凝土補強處理,樁的整體質量符合質量要求,達到I類樁的標準。
4 結語
隨著灌注樁施工工藝的日漸成熟和普遍推廣,施工中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這需要我們在開工前就進行預控,在施工中進行嚴控,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應分析透徹,處理措施得當、有效。